“今年是博創成立的第十五個年頭,我們已經進入了企業發展2.0模式,即戰略創新階段。在接下來的五年內,博創將開啟3.0模式:成為一家真正對行業有巨大貢獻的企業。首先,產值實現質的飛躍;其次,針對行業長久以來的難點、痛點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再者,成為注塑機行業的“海底撈”,成為無可復制,將博創有形的注塑機產品演變成無形的企業價值。”朱康建董事長揚眉奮髯,慷慨激昂地描繪著博創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未來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博創)。
堅持以二板機為發展核心
作為中國二板智能注塑機市場的一面旗幟,博創在二板機的研發創新上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其現有研發團隊100余人,分設電控設計、油壓設計、機型設計等8個研發小組。針對客戶需求開發了300多項特殊專用技術和100多項專利技術,是亞洲首臺6800噸二板智能注塑機制造商。2015年以來更是針對自身工廠的智能制造,斥資五六千萬元引入先進設備,為博創的“二板智能注塑專家”定位固本強基。
根據朱董事長的介紹,博創二板機的銷售量基本保持以每年翻一番的速率增長,銷售總額也大致占到博創全部業務的50%。
“博創的注塑機設備在絲桿設計上解決了以往長期困擾業內同行的一個問題:咬合變形。有一些微小的問題通過表面觀察是很難察覺的,因而我們做了大量的受力分析。目前博創設備中使用的是可移動的小絲桿,鎖模動力使用油壓,一方面提高設備的穩定性和平衡度,使精確度更高更穩定;另一方面還可有效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這是我們的專利。”
“大機二板化,小機全電化”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問及當下在業內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全電動注塑機,朱董事長卻表示:“我們近未來確實有準備著手進行電油混合注塑機的研發,但是不會在全電動注塑機上分散太多的精力。如果客戶有需要,博創也可以為他們提供小型的全電機,但究其根本,做到二板機領域內的首屈一指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在朱康建董事長看來,全電機在當下生產情況中的應用性價比相較電油混合機還沒有明顯的優勢可言。“博創設備的應用領域主要是在汽車和家電領域,在醫療行業并沒有過多的涉及。因而我們目前更重要的還是在已有的領域做精做強,當有一天提及二板機,所有人想到的第一個品牌是‘博創’,那我們就成功了。”朱董事長如是說道。
以智能化為發展導向
“二板智能注塑專家”,是博創創立多年以來的企業定位。遵循此定位,博創陸續成為國家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示范項目單位,國家首批46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企業,并參與智能塑料機械互聯互通標準的制定。
2015年,博創在合肥開辦第一場智能注塑研討會,并開始博創內部iPHM注塑機全生命健康大數據系統的使用。朱康建董事長介紹,iPHM系統是博創自身工廠智能制造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它可以連接整個博創工廠的注塑機設備,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況,記錄設備運維數據,在線診斷設備故障并具備預警功能,能夠降低設備故障率40%,同時將維護效率提升70%以上,從而使注塑產品的品質在保持原有生產環境不變的情況下提高25%。
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經過三年的自我發展與調試,博創開始計劃將智能制造模式在整個注塑行業推廣開來。今年8月,由廣州市增城區政府牽頭的注塑行業上云上平臺推介會盛大開幕,朱康建董事長與國際大數據專家王屆兵聯合創建廣州中和互聯網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推出注塑行業首個專用云平臺——“PlasCloud·塑云”。
據了解,“PlasCloud·塑云”平臺針對注塑機行業企業痛點,如無法實時統計設備稼動率,稼動率虛高;設備維修保養不及時,頻繁售后卻無后續改善方案;工藝流程復雜繁瑣,人工調整參數低效且易出錯;設備異常無法通過技術手段發現分析等,分別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不同于博創內部使用的iPHM系統,PlasCloud·塑云能夠兼容不同品牌的注塑機,且與主流ERP及MES軟件互聯互通,解決了數據采集接口不統一的困擾;內嵌智能邊緣計算網關,科學嚴謹地分析采集數據;在數據輸出上,PlasCloud·塑云也可以同時支持移動APP和生產看板展示,生產可視化,管理透明化,且可以隨時隨地了解設備的運行狀態。
“‘上云上平臺’將開啟一個偉大的時代,而PlasCloud·塑云是這個偉大時代的初級階段。跟我們的國情一樣,我們必須從初級階段出發,并把初級階段發展到較高的水平,才有可能迎來下一個中級階段,高級階段。”朱康建董事長如是說道。
以文化建設為發展依托
“我們接下來將開啟博創3.0模式,要成為一家真正對行業有巨大貢獻的企業。首先,產值實現質的飛躍;其次,針對行業長久以來的難點、痛點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再者,成為注塑機行業的“海底撈”,成為無可復制,將博創有形的注塑機產品演變成無形的企業價值。”稍頓,朱董事長又補充道,“這是無法靠簡單的規模擴張來實現的,必須依靠文化!”
朱康建董事長所說的文化,包含與時俱進的互聯網思維,更指向久經沉淀的傳統文化。在博創,新員工要讀《弟子規》與《你在為誰工作》,明白工作、生活的意義,每一位員工在轉正之前要完成3-7天的《幸福人生課程》的學習,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古圣先賢的智慧精髓。
“像我們做研發,做智能制造,如果出發點是利益,為了智能而智能,那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為了客戶,為了解決行業痛點,我們才能把自己手上的或許微小、漫長的瑣碎堅持做下去。而學習傳統的經典文化可以讓我們打磨自己的初心,做到與客戶之間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朱董事長轉身從隨身的背包中取出一本《致良知》,“它告訴我們,一家企業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詳細向我們介紹了《致良知》的主要理念之后,朱康建董事長透露了一個博創近期將開展的重大舉動:一棟近10000m2的研究大樓將被貢獻出來變成“學院”,為客戶、供應商甚至是競爭對手免費提供人才培訓。關于王陽明先生的“致良知”學說,朱康建董事長屢次提及的“事上磨、行上練、心上修”九個字應當算是十分完善的概括了,更難能可貴的是,朱董事長還帶領整個博創,切切實實走上了“知行合一”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