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國兩會正式落下帷幕。它是中國發展的風向標,是政策信號集中釋放的平臺,更是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
在為期8天的時間里,兩會總結歷史、回顧既往,對過去一年時間的經濟發展進行總結;同時,立足當下、面向未來,聚焦經濟、財政、基建、地產、制造業、雙碳等多個熱點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并對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今年兩會的重點議題和熱點話題會是什么?作為“國之重器”的制造業其政策與走向又將如何?《塑膠工業》小編從行業出發,帶領大家一起來回顧兩會熱點。
(一)兩會精彩看點
經濟:GDP目標定在5.5%左右
貨幣:以我為主,加大穩健力度,暢通寬信用機制,降準降息窗口期還在
財政:赤字率降至2.8%,轉移支付為最大增幅,組合式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
基建:預算內投資加碼,擴大有效投資,新老基建并行,關注管網更新改造等民生項目增量
地產:重申房住不炒和“三穩”,未提房地產稅,因城施策微調還在繼續
制造業:強化補鏈強鏈,培育“專精特新”,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消費:促進居民增收,支持汽車家電消費,激發農村消費
雙碳經濟:有序推進,先立后破,助力低碳轉型
數字經濟:數字化進程加速深化,數字新基建、數字新產業和數字化轉型協同發力
其他:糧食安全、中藥振興、鼓勵生育等
(二)與塑企相關的精彩看點
1、制造業怎樣強起來?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我國制造業總量已連續12年位列全球首位,制造業門類齊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創新能力還有不小差距,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還受制于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表示,要打牢產業技術基礎、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這三大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基礎,努力在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方面實現突破,并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成為產業鏈供應鏈上的生力軍。
小編解讀:當前,我國制造業中小企業還面臨著不少挑戰和困難,在一定時期內經營壓力大,企業應充分抓住此次政策優勢,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2、如何認識和把握“雙碳”目標 ?
目前,國內煤炭和電力供應保障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國際市場上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我國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立足國內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對于穩經濟、保民生至關重要。
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說,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還在深入推進,能源需求也會不可避免繼續增長。“推動‘雙碳’短期內不能放棄傳統化石能源,更不能背離經濟發展這條主線。關鍵是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
小編解讀:政府方面將持續修正雙碳發展的方向及路徑、開發碳減排工具、擴大碳市場容量、各省將緊跟中央助力雙碳目標穩定達成。與此同時,“兩會”上更多增加了對“雙碳”工作“科學”“有序”的表述,意味在當前經濟背景下,各地在“雙碳”政策執行上預計會更加審慎。
3、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駛”向何方?
3月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并提出減稅降費、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等政策,對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內的實體經濟加大支持力度。
工信部正抓緊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優惠延續等支持政策,優化“雙積分”管理辦法,穩定市場預期,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
“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在全球位于前列,擁有完備的產業鏈和競爭優勢。”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說,進一步支持消費,做大市場“蛋糕”,將有助于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期繼續占據市場主動。
著眼于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此外,在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建議健全鋰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資源綜合管理機制。
小編解讀:以往,汽車產業變革的主題是電動化。下?階段,單純的電動汽車可能不會成為市場賣點,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車才是市場競爭的焦點。反過來看,只有電動汽車才能更完整的嵌入智能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的最佳載體是電動化的平臺。因此,電動化基礎之上會加速產生智能化,“兩化”在汽車上會正式合體。
4、如何實現數實融合、數字化轉型?
“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瘧茫龠M產業數字化轉型”。也是今年的熱點話題。其中,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對釋放數字經濟發展潛能具有重要意義。報告中,“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引發關注。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一方面,要瞄準傳感器、量子信息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提前布局、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要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聚焦集成電路、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重點領域,加快鍛造長板、補齊短板。
小編解讀:根據目前企業轉型的現狀表明,我國企業轉型的效果并不明顯。下一階段,企業轉型不僅僅停留在流程、業務模式和內部管理上,更是企業框架、商業運營、技術升級等方方面面的重新定義。此外,還應關注數字化轉型在其他維度發揮的價值,包括數字資產、團隊能力、數字化領導力等。
5、怎樣落實助企紓困政策?
中小企業是中國制造的重要支撐、強鏈補鏈的關鍵所在。3月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出一系列減負紓困政策的同時,從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等多個方面,部署了助企做大做強的具體措施。
報告提出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今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報告還提出,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系列舉措聚焦降成本、減負擔,助企紓困煥發生機。
“在減稅降費、金融信貸、要素保障等方面出臺大批高含金量政策‘干貨’,直擊實體經濟痛點、難點、堵點,對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于海田說。
小編解讀:在政策的支撐下,未來的營商環境將更加透明、穩定。各地區、各部門對標先進、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原創性、差異化的營銷模式。持續貢獻創新做法和鮮活經驗,最大限度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
編者寄語
時代在發展,產業在轉型,人才在升級。從今年“兩會”釋放的信號來看,制造業依然是重中之重?,F階段,加速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各大制造業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中國正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道路上全速前進,一批適應“中國制造”“中國質造”“中國智造”的高素質、復合型企業將出現,為闊步邁向制造強國加足馬力,為實現國家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