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嘉 姚欣桐
(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摘要:材料既是空間設計得以實現的物質基礎,也是空間美學的重要載體。PVC管材在如今的建筑行業里發揮著重要作用,優勢突出,還兼具藝術表現功能,能與空間設計有機融合的美學價值和適用場景。在室外空間上PVC管材可創造環形建筑微景觀、可翻轉裝置;室內空間可優化居住空間,其表現形式包括線條美、形狀美與色彩美,這些都是其本身的價值,值得創新開發和設計應用。
關鍵詞:建筑空間;PVC管材;實際應用;藝術表現
0 引言
建筑空間是人們為滿足生產生活需求,通過各類建筑設計元素和形式相結合形成的內外部空間的總稱,包含了地板、墻面、房頂、門窗等元素圍成的內部空間,以及建筑物本身和草木、山脈、水系、街區、路燈等周邊環境元素構成的外部空間[1]。建筑空間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場景。在現代建筑空間中廣泛運用了各種高科技含量的裝飾材料,同時也運用了各類新穎的設計手法,在創造舒適、奢華、賞心悅目的各類環境空間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材料既是空間設計得以實現的物質基礎,也是空間美學的重要載體。
如今人們在建筑設計領域的追求也在與時俱進,伴隨著追求的提高,建筑空間設計行業的變化日新月異。設計師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提前掌握所使用建材的特質與屬性,以及在使用時的注意點,這樣才能做到對于新型建材更好的利用和組合,將新型建材與設計師的想法融合,讓其能夠在設計的過程中將優點完全展現出來[2]。PVC管材是當今世界上深受喜愛、頗為流行并且也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合成材料,憑借其自重輕、耐腐蝕、耐壓強度高、安全方便等特點受到了工程界的一致好評,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是搭建建筑空間結構的一種良好選材,目前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種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本文就PVC管材在現代建筑空間中的應用進行總結介紹。
1 PVC管材概況
1.1 PVC基本概念
PVC是Polyvinyl chloride的簡稱,它的主要成份是聚氯乙烯,并且加入一些額外的組成成分來加強抗拉能力、耐高溫能力、延展能力等各類屬性的一種材料。而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單體通過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等催化劑促進下或者是在熱源和光照的共同作用下通過自由基聚合反應機理形成的有機聚合產物。氯乙烯有兩種聚合形式:均聚物和共聚物,二者都稱作氯乙烯樹脂。
1.2 PVC管材的優越性
就PVC的外表而言,使用以PVC為材料所制成的薄膜將會具有一個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伴隨著行業的發展,PVC憑借優異的特性和低廉的成本以及成熟的技術逐漸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得到了大眾的認同和追捧。在當今的西方建材行業,PVC材料不只是被個別國家所看重,而是作為整個西方建材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PVC材料能在建材行業風靡的原因,無非是擁有兩種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優勢:其一是PVC具有優異的特性,其二就是因為PVC材料生產成本極為廉價,而產品產能又頗為可觀。除此之外,PVC膜還具有較為良好的抗光照能力和耐灼燒能力,因此可以實現PVC膜的優良品質。總體來說PVC可以說是一種良好的建筑材料,它可以實現建材行業對低成本、高產量的實際需要[3]。
2 PVC管材在建筑空間的應用分析
2.1 PVC管材在室外空間的應用實例
2. 1.1 PVC管材環形建筑微景觀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科切拉2022音樂節上,這座五層樓高的環形建筑由超過25000英尺的PVC管構成(見圖1),呈現了藝術家不斷探索水和沙漠歷史的視覺奇觀。由情境裝置將主題聚焦在連接性、環境可持續性、社會行為和建筑等,同時探索規模、材料、顏色、聲音和光影的結合。
圖1 環形建筑微景觀(據ArchDaily,美國)
這座環形的展館全身都是由PVC管材搭建而成,可以注意到的是其中還包含了一間創新實驗室,這間實驗室的作用就是可以讓科研人員與藝術家在其內置的微型鏡頭之下,自由組合海洋中的海水,鹽分以及各類微生物,組成一幅開放性的實驗繪圖,并且可以在這個實驗室的中心區域進行實時的展覽,并在展館的中央內部實時投影活動,來制作實驗性的“視頻繪畫”。同時,現場錄音的音景和工業節奏通過建筑的圓形隧道產生共鳴,從白天到夜晚的強度不斷提升。
2.1.2 PVC管材可翻轉裝置
“Everywher”是來自英國倫敦的跨學科設計和研究工作室Parrid在馬德里建筑師學院的一個演講廳里安裝的一個由PVC管制成的可翻轉裝置(見圖2)。
圖2 Everywher 示意圖
即便這個使用PVC管材布滿了整個空間,但是它并不會因為藝術家大肆使用它而造成污染或者是浪費,因為藝術家在完成“Everywher”的展出之后,創作者會將作品中使用過的PVC管材無償的捐贈給附近的一家小型建筑公司,這個公司會利用這些PVC管材來重新保護附近建筑的線路,以實現PVC管材的重復利用。
所以本項目的主題是為了解決臨時結構、建筑垃圾以及施工環境的問題:這些管道是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將接觸到的,盡管它們在視線中并不流行,所以它們一般都不會暴露在人們的視線中,實際轉放于地下。盡管對大多數人來說,它們并不是建筑空間的美學,但藝術家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美學遠見,讓PVC管材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貼合,共同發展。
2.2 PVC管材在室內空間中的應用實例
2.2. 1 PVC管材可居住空間
在英國,由巴特萊特建筑學院在2019年的課程設計中,探討了使用PVC管時增強現實(AR)與手工施工過程之間的互動關系(見圖3),由于PVC管實用性強且低廉的價格,因此它作為課程中基礎研究材料。除了利用其主動變形的特性與AR相互作用之外,在將一系列彎曲的PVC管和鋼筋編織在一起制成復雜的混凝土結構時,這種材料提供了一種快速而經濟的系統,然后將其用作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的模板。
圖3 現實與PVC管(據ArchDaily,英國)
該團隊使用了較早的一系列彎曲設計來實施該系統,從而增加了創建可居住結構的可行性。該系統適用于建議的幾何形狀,可作為自承結構。為了包裝這些可居住的空間,團隊成員設計了一種方法來生成整個子結構的表面,使用多邊形方向在主結構中生成曲線。此外,子結構還起到了將不同的膠囊連接到單個元素的支撐作用,從而在人類尺度上實現了一個可居住的空間。
2.2.2 PVC管材裝置樹
Tom Price使用PVC管所構建出大樹軀干和枝葉,展現出一種蓬勃的力量與藝術美感,這個PVC樹裝置體現了Tom Price賦予材料不同使命的能力,他將這些PVC所制成的“長條”通過擺放與排列形成樹的雛形,這可能并不完美,卻喚起一種在盛開的櫻桃樹中可能體驗到的相似氣氛。整個裝置完全由PVC管和電纜扎帶制成(見圖4)。在Tom眼中,藝術的表現形式并不是單獨出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所忽視的創造活動中。在藝術形式與創造性活動兩者關聯之間所誕生的藝術,使冰冷的材料既滿足使用目的,又兼具情感和藝術美感要求[4]。
圖4 PVC管裝置樹(據Tom,英國)
3 PVC管材藝術表現形式
3.1 PVC 管材線條美
線的造型豐富,比點更能強烈地表達感情性格 。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曾經說過,最初的畫只有一條線,而我們人類作為一種具有高階社會屬性的動物,具備別的動物不具有的感情和思維。在具體完整的語言系統尚未形成的時候,描述世間萬物就是通過筆下的線條描繪出的各種形象。細線感覺秀氣和敏銳;粗線條則給人一種粗獷的即時感,但是利用硬質線材能給人一種力量,平實穩健的感覺,這樣的線材更能塑造形體,表現體積空間以及傳達情感。充實飽滿的硬材在作品中經過拼接轉接顯現出特定的情感功效。
管材也是線的一種,屬于硬質線材,通過線與線之間的聚合來占據一定的立體空間形成立體形態。線的形態有粗細、長短、曲直、弧折之分;線的材質有軟硬、剛柔、光滑、粗糙等不同的感覺,PVC管材也是根據線的形態進行選擇,加之硬質的材料從而形成框架構成。
一般來說,意識對于藝術的感知時長通常會比哲學意義上的感知時長要略微久上一些,可以說是想象的參與和結合,其具有“凝神遐想”的特征。包含了兩方面的層次性:其一是人們的視覺感官系統對于形狀和顏色的兩種元素的感知辨別能力。在紅、綠、藍理論中,雙眼產生的視覺感知差會影響形狀和顏色的三維形象概念,還會導致視覺感官系統出現顏色的生理互補現象,從而對形狀和顏色產生不同的視覺感知。其二,形狀和顏色上的“隨機性”會對心理和精神因素產生整體性的把握[5]。
初期的PVC管材,大部分以白色為主。但隨著市場的進步和客戶要求的不斷增多,供貨商所能提供的PVC管材樣式也在逐漸增多,如今已經可以按照買家的要求來實現自由的色彩搭配,形成了一條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條。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PVC管材在如今的建筑行業里發揮的作用、本身具有的優勢以及藝術表現形式,及其與空間設計有機融合的美學價值和適用場景,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PVC管材作為建筑材料該如何保持它本身的價值,還存在各種現實方面的原因,比如實用美觀,值得生產者加大研發力度,值得應用者設計創新。
隨著國內外建筑業快速發展,許多新型材料都受到業內的青睞,人們對建筑中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材料與建筑的關系密不可分,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下為了適應現代化發展要求的新型建筑材料已成為業內追捧的熱點,發展新型建材也是我國建筑行業著重探索的方向。所以,建材研發工作者應以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為立足點,輔以長遠的發展眼光,持續產出滿足需求的科研產品,推動未來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嘉,陳丹陽.金屬絲網材料在現代室內空間中的美學應用[J].城市住宅,2021,28(8):183-184.
[2]張根源.PVC造型在建筑裝飾材料在建筑上的應用[J].居舍,2020(21):21-22.
[3]付保俊.建構視野下非常規材料建筑設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6.
[4]梁一航. 鄉村旅游導向下關中下沉式窯洞民居空 間更新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
[5]師晟.探論形狀美與色彩美的互助因素[J]. 東華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45-49.